滇缅铁路沿线经济地理调查报告书

责任者:张印堂

内容摘要:
1940年成文,分为上下两册,蓝布包封,稿纸缮写。1939年10月,张印堂带领由刘念生、罗开富、孙毓华、史立常、 曹忠财、李孝芳、邹新核等师生组成的考察团从昆明出发,沿铁路西行,至祥云,南折经滚弄到缅甸的腊戍,再沿公路经畹町、遮放、芒市到龙陵,由龙陵取道腾龙大路,西去腾卫,再由腾东折返保山,然后沿公路东行,经下关、祥云,于1940年3月回到昆明,行程二千五百公里,历时6个月。全书共149页,内有黑白照片205张,参考附图14幅,书中插图15张,图表22张。全文用八个章节分述了调查的线路及范围、沿线经济发展的地理基础、滇缅铁路在启发滇西经济事业上的重要、滇缅铁路在我国国际交通上所占地位的重要、沿线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其展望、沿线的经济中心区、滇缅铁路沿线与滇缅沿边的问题、结论。在最后一章结论部分,著者称滇缅铁路“战时为国际交通之命脉,战后亦为对外贸易之枢纽”,“此艰苦伟大之铁路工程,如能早日完成,迅速利用,是则吾人馨香以祝祷之者也。”
“沿线经济发展现状及展望”部分为本文的精华部分,重点对农作物、经济作物及矿产进行了论述。作者用地理学家的视角对滇西一带受地理特征、气候因素等影响的农作物的分布、种植及相关联工商业发展等问题进行了科学的分析;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提出可以倡导种植的8种经济作物:桑、茶、棉、麻、甘蔗、油树、咖啡、树胶;矿产部分重点论述了沿线煤、铁、盐的分布、开采、生产、运输及销售,并提出用新法取代土法、招徕移民、改善交通运输条件等措施来推进滇西矿业的发展。
在文中,作者对沿线经济区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,同时作为关注边疆地理的学者,对铁路沿线的居民迁移、未定界地政治、货币、语言、国际政治等问题具有所涉及,提出“未定界地虽属边荒,然对我国西南边陲国防上及滇缅铁路交通上之关系,至深且巨,应早日设法恢复为宜,断不能遗诸他人,供其为蚕食之阶梯,关心滇缅铁路之前途者,更不容忽视此问题也”,充分体现了作为一名学者忧国的国家观念意识。
1942年,国民政府组织评选近年的优秀科研成果,张印堂因为在滇缅铁路沿线经济地理考察中的出色表现,成为当年唯一一位获此殊荣的地理学家。西南联大在1942年的第二届年度科研奖励大会上,也对1939-1940年的滇西考察团进行表彰,“滇缅铁路沿线经济地理”获得社会科学类的三等奖。1943年7月,此次考察成果以《滇西经济地理》为书名作为《西南文化丛书》的第一种优先出版。
返回